-
晋朝历史科技
晋朝是晋武帝司马炎在公元265年建立的封建王朝,历经十五帝一百五十年,是古代的封建统一王朝。晋朝在古代封建制度方面的成就有:晋朝首创了门下省,完善了三省执政体系;晋朝还首创了亲王、郡王、国公等封建分封制度;晋朝还首创了国子学,最早设立国子祭酒,完善了封建教育制度;晋朝最早在草原地区设立中原行政区,扩大了版图。晋朝的科技成就有张华最早记载凸镜聚光取火技术;裴秀最早发明了六分制图法;刘徽的数学理论;马钧发明先进织布机,葛洪最早用空气反作用制造机械,区纯的机械制造。在航海方面晋朝最早发明指南舟用于航行;晋朝能生产两千人的巨型战船;晋朝的法显是最早从印度航海回到的旅行家。晋朝的医学技术有皇甫谧发现众多新的穴位,王叔和的中医理论,葛洪的化学理论。在天文学上有陈卓收录的最详细的星图,有虞喜发现岁差,提高历法精度。晋朝是没有产生暴君和发生农民起义的朝代,是执行给包括女性在内所有成年人分配土地的朝代,是建立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盛世的朝代。
晋朝的科技水平:晋朝是科技发展时期,古代四大发明在晋朝都有发展,其中指南针雏形司南是周朝战国期间发明,航海指南技术就是在晋朝发明的,当时晋朝发明了指南舟,晋朝对磁力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军事上,马隆指挥作战时能用磁石布置防御阵地,让自己的士兵穿皮甲,而用磁石把穿铁甲的敌军吸住不能活动,敌军都以为遇到神军,这是磁力技术最早的军事应用。印刷术的雏形就是晋朝书法盛行时流传的刻章、拓印技术,主要用于书法流传,到唐朝时正式形成普遍应用的雕版印刷技术,到宋朝发展成活字印刷术。造纸是东汉蔡伦发明的,但是普及应用广泛的书写用纸是晋朝发明和推广的,从晋朝书法水平之高,也能体现出晋朝造纸技术的水平很高。火药的发明起源于很早的炼丹术,到晋朝葛洪的著作中已经有火药的两种主要原料,也是火药最重要的硫磺和硝石,到唐朝在孙思邈的著作中最早有了硫磺、硝石、木炭的搭配,形成火药组成,提炼出硫磺和硝石是制造火药的基础,也是最难的程序,在晋朝已经发明了。
晋朝在制造科学上的水平也不低,号称杜武库的杜预,能制造横渡黄河的孟津浮桥,是跨度最长的黄河浮桥,使用长达八百年。晋朝还能制造先进的船只,甚至能制造两千人的巨型战船,王濬、何攀等制造的益州战船就是古代著名的水师装备。张华的《博物志》记载用冰做凸镜聚焦太阳光取火;裴秀最早发明了制图学的六个要点;陈卓的天文学记载精确的星图,记载了主要的一千多个星辰;虞喜最早发现了岁差,为后来编制更精确历法打下基础,祖冲之编的历法首次把岁差应用实践;马钧发明霹雳发石车和纺织机,刘徽的数学也是很有名,两人都是晋初的科学家、数学家;晋朝的机碓和水碾是最早应用凸轮原理的机械,民间最早发明用水利推动石磨;晋朝的能工巧匠区纯也能制造指南车和机械人。葛洪记载晋朝的飞车是现代螺旋桨和直升机出现前最早用空气反作用力行动的机械。葛洪还是医学家,最早记载了结核病、天花等疾病和治疗方法,晋朝的医学家还有皇甫谧,发现了很多针灸穴位的名医。晋朝在生产工艺上的发明还有最早发现了冶炼工业的灌钢技术,和油淬工艺,使铸铁可以锻化。在民用瓷器方面,越窑的晋朝青瓷也很有名。民用的造船技术也非常发达,大船可以载重万斛以上,商船能载二百人远洋贸易到印度洋的斯里兰卡和印度等地。杜预推广的平坡政策也是较早记载的土地整理、防洪技术,对农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晋朝绝不是误解的只会无所作为醉生梦死的腐朽年代,晋朝的进步士大夫也作出很多对中华文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贡献,值得后世尊敬和学习,是科技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
-
晋朝历史专题(一)
-
晋朝历史专题(二)
-
晋朝
-
晋朝历史人物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
陶渊明(隐逸诗人之宗)
晋元帝(东晋的开国皇帝)
王衍(西晋末年重臣)
刘曜(前赵昭文帝)
刘胤(前赵南阳王)
刘渊(汉赵开国皇帝)
卢谌(晋代文学家)
慕容瑶(十六国时期西燕君主)
毛宝(辅国将军、豫州刺史)
吕光(后凉太祖)
慕容顗(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
毛穆之(东晋将领)
陆慧晓(晋太尉陆玩之玄孙)
慕容永(西燕皇帝)
梅赜(伪造文献的千古罪人)
吕隆(后凉国君)
慕容运(西燕末帝慕容永的祖父)
慕容宝(惠愍皇帝)
吕绍(后凉君主)
慕容钟(司徒及大都督)
慕容超(十六国时期南燕最后一位皇帝)
鲁胜(西晋学者)
阮咸
慕容冲(十六国时期西燕第二位皇帝)
山涛
司马道子(东晋晚期权臣)
石崇(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司马睿
司马德文
司马尚之
司马德宗
司马绍
司马晃
司马腾
司马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