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朝冉闵诛杀刘显

    晋朝冉闵诛杀刘显

    中文名:冉闵,别名:石闵、李闵、染闵,国籍:冉魏

    冉闵(?-352年),亦作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皇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以下是小编为您讲解晋朝冉闵诛杀刘显,了解晋朝冉闵诛杀刘显相关的人物故事、事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晋朝历史人物,以及晋朝历史的发展动态,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佛法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谛。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会慢慢的消失成为过去。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仅仅是历史,具体真实性,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未必能说的真明了,因为,本站的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 晋朝冉闵著名专题,晋朝冉闵诛杀刘显,晋朝冉闵历史事件

  • 晋朝冉闵诛杀刘显

    永和八年(冉魏永兴三年,352年),刘显率众攻伐常山,常山太守苏亥向冉闵告难。冉闵留下手下的大将军蒋干等辅佐太子冉智守卫邺城,亲自率领八千骑兵解救常山。刘显委任的大司马、清河人王宁以枣强向冉闵投降,冉闵收编了他们剩余的部众,攻击刘显并打败了他,追击逃兵直至襄国。刘显的大将曹伏驹打开城门接应,冉闵便进入襄国,冉闵诛杀了刘显及其公卿以下百余人;焚烧了襄国的宫室,把当地百姓迁徙到邺城。刘显的领军将军范路带领千余士众,斩关出城逃往枋头。

  • 推荐阅读

    【备注:晋朝冉闵诛杀刘显,对历史的爱好者而言,很多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等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需要平时日积月累,多闻、多思;敬请顺便了解以下“推荐的历史常识”,利于增长智慧;】

  • 商汤家族背景

    商族兴起于黄河古道下游的商丘。商部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个部落的始祖叫契。传说契的母亲简狄洗澡,忽然发现燕子下了个蛋,吃了以后便怀孕生契。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

    夏朝自孔甲继位为夏王以后,“好方鬼神,事淫乱”(《史记·夏本纪》),不理朝政,迷信鬼神,专事打猎玩乐,使得人民怨恨,诸侯反叛。由于国力衰弱,也无法控制各诸侯国势力的发展。

    在夏朝的诸侯方国中,商国自上甲灭有易以后,势力逐渐发展壮大。农业和蓄牧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促使商族由氏族制过渡到奴隶制。为了向外发展势力,掠夺更多的奴隶和财物,在上甲微到主癸的六个商侯时,曾两次迁徙,一次是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次是由殷又迁回商丘。到了主癸时,商国已是一个具有国王权力的大诸侯国了。

    商汤统领商国

    主癸死后,由他的儿子汤继位为商侯,仍建都商丘。

    商国从始祖契开始,到汤的时候已经将都城迁了八次。商汤继主癸作诸侯时,夏朝的统治者是桀,他骄侈淫逸、宠用嬖臣、暴虐无道,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与反对。夏朝的统治风雨飘摇,国势渐衰。商汤为了准备灭夏,在夏桀十五年,将商国的国都由商丘(今河南商丘睢阳区西南)迁至亳(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谷熟镇西南)。汤在亳这里营建新国都、积蓄粮草、招集人马、训练军队,为灭夏之战创造有利条件。本来商国曾被夏王朝授与“得专征伐”的大权(《史记·殷本纪》、《集解》),他要征伐谁可以不经夏王的批准而有权出兵。但是汤准备征伐的并不是一般的侯,而是统治全国的夏王朝。商汤时,商国地域不过七十里,他为了削弱夏王朝的势力,排除灭夏的障碍,争取更多的诸侯反夏,首先就从商国的邻国葛国开始,葛国是夏桀的耳目,紧邻商国的西部,是阻挡商汤西进攻夏的第一个障碍,商汤第一个就消灭了葛国。

    商汤卧底斟鄩

    商汤与有莘氏通婚后,运用贤臣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以亳(今

    河南商丘市谷熟镇西南)为前进据点,积极治国,准备灭夏。

    商汤首先在政治上采取了争取民众和与国的政策,开展了揭露夏桀暴政罪行的政治攻势,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在军事战略上,他在贤臣伊尹、仲虺的有力辅佐下,巧妙谋划。

    伊尹向汤出谋,由他亲自去夏王都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住一段时间,观察夏朝的情况。汤准备了方物(土特产)、贡品,派伊尹为使臣去夏王都朝贡。伊尹带着随从、驾着马车、驮着方物、贡品来到夏王都。伊尹在夏都斟鄩,取得夏王妃妹嬉的宠信。三年后的一天,妹嬉对伊尹说,桀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两日并出,相互搏击,一日胜,一日不胜。伊尹认为,这是灭夏的时机到了,迅速回到商国的都城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告诉了商汤。

    伊尹向汤献计说:“夏自禹建国以来,已经历四百多年,夏王是天下尊崇的共主。虽桀暴虐无道,民有怨恨,但在诸侯中仍有威信,故不能很快伐桀,只有等待时机再行动。”于是伊尹和仲虺商议后,向汤献了一策,就是不能急于出兵伐桀,还要蓄积更大的力量,继续削弱拥护夏王朝的势力,等待时机。汤接受了伊尹的主张,做了积极的准备。

    商汤发兵被俘

    时逢百年不遇的大旱,商王国赤地百里,但商汤决定发兵。夏桀举行盟会

    ,有缗国未到,并且公开叛乱。夏桀决定先灭有缗,再灭商。与有缗的战争使夏桀尽失精锐之师。

    自夏桀灭有缗氏以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更加激化。在夏王朝的诸侯、方国中,虽然叛离者不少,但拥护夏王朝的也还不少,忠实于夏桀的也不是没有。在东部地区就有三个属国是忠于夏桀的:一个是彭姓的韦(今河南滑县东),一个是己姓的顾(今山东鄄城东北),一个也是己姓的昆吾(今河南境内)。这三个夏属国的势力都不小,他们所处的地区又与商较近。汤灭葛以后,又征服了一些不归顺商的诸侯、方国,所谓“十一征而天下无敌”。但这三个方国执意以商为敌,他们监视着商汤的活动,还经常向夏桀报告。

    汤和伊尹、仲虺决心除掉这三个夏桀的羽翼。夏桀二十二年,就在准备进征韦时,夏桀得知汤还在继续征伐诸侯,扩大商的势力,于是派使臣至商国召汤入朝,汤没有拒绝就带领随从来到夏王都。夏桀得知汤已来到,就下令将汤囚禁在夏台。

    商汤夏桀释汤

    夏桀二十三年,伊尹和仲虺得知夏桀将汤囚禁起来以后,就搜集了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献给夏桀,请求释放汤。夏桀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看见商送来的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非常高兴,也就下令将汤释放回商。夏桀囚汤之事在诸侯、方国中引起了更大地恐慌,纷纷投奔商,愿助汤灭夏,同一天就有五百个诸侯到汤那里去任职。汤回商以后,被囚禁的痛苦经历使商汤更坚定了灭夏的决心。

    商汤挥师西进

    见叛夏归商的人愈来愈多,就和伊尹、仲虺商议征伐韦国和顾国的事。经过一番谋划和准备之后,汤和伊尹就率领了助商各方的联合军队,先对韦国进攻。汤率大军压境,韦连求援都来不及,很快就被商军灭亡。韦国被灭,顾国势单,汤接着又挥师东进,乘胜也将顾国灭了。韦、顾二国的土地、财产、人民尽归商所有。

    商汤商灭昆吾

    夏桀下令罢兵不征伐商,可是一年之后,昆吾的夏伯自恃其能,率军向商

    进攻。伊尹见昆吾死心塌地效忠于夏桀,一心与商为敌,就请汤率军迎战昆吾。一战而大败昆吾军,再战而杀夏伯灭昆吾,并昆吾土地、入民入商。汤还采纳伊尹的建议,停止朝贡夏朝以试夏桀的实力。消息传到夏都,桀召九夷之师攻商,商汤见桀还能调动九夷族的兵力,知道夏的势力还很强大。商汤知道时机不到,就马上向桀请罪,卑辞厚礼表示臣服,恢复进贡,去掉了桀心中的芥蒂,赢得了等待时机的时间。一年后,因桀反复无常,昆吾又是助桀为虐,与商为敌,九夷的首领们也看出夏桀不会长久,就不听调遣。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残暴统治,纷纷叛离,使桀的力量大为减弱。

    商汤兴兵伐夏

    夏桀的贤臣关龙逢多次进谏,桀甚为愤怒,将关龙逢处

    死。太史令终古把占卜的凶兆,哭泣着送给桀,桀不屑一顾。终古逃到商国,商汤大喜,将此事遍告诸侯,商汤就选择了这个有利时机,开始做灭夏的准备。

    公元前1666年,商汤在景亳(今河南商丘北)誓师,宣告夏桀的罪行,商汤正式兴兵伐夏。汤和仲虺、伊尹率领由七十辆战车和五千步卒组成的军队西进伐夏桀。夏桀调集了夏王朝的军队,开出王都。夏商两军在鸣条之野相遇,展开了大会战。

    会战开始之前,汤为了鼓动士气,召集了参加会战的商军和前来助商伐夏的诸侯、方国的军队,宣读了一篇伐夏的誓词,称为“汤誓”。商军经汤动员以后,士气大振,都表示愿意与夏军决一死战。两军交战的那一天,正赶上大雷雨的天气,商军不避雷雨,勇敢奋战,夏军败退不止。夏桀见兵败不可收拾,就带领五百残兵向东逃到了三㚇(今山东定陶北)。三㚇是夏王朝的一个方国,三㚇伯见夏桀兵败逃来,立即陈兵布阵以保夏桀,并扬言要与汤决一死战。汤和伊尹见夏桀投奔三*,即摩师东进。商军和三*军在(成耳)(今山东汶上北)交战,结果商军打败三*军,杀了三㚇伯,汤将夏桀流放在南巢的亭山,商朝建立后的第三年,夏桀就忧愤病死在亭山。

    汤和伊尹为了彻底消灭夏王朝的残余势力,又率军西进。因为韦、顾、昆吾和三*这样一些较有势力而又忠于夏的方国都被商汤所灭,商军在西进的路上就未遇到大的抵抗,很快就占领了夏都斟(寻耳)。夏朝的亲贵大臣们都表示愿意臣照于汤。汤和伊尹安抚了夏朝的臣民后,就在斟(寻耳)举行了祭天的仪式,向夏朝的臣民们表示他们是按上天的意志来诛伐有罪的桀,夏后氏的“历数”(帝王相继的世数)已终。这就正式地宣告了夏王朝的灭亡。汤先征伐韦、顾两国,然后灭昆吾和夏桀。

    汤和伊尹在夏王都告祭天地以后就率军回到了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这时期商的声威已达于四方,各地的诸侯、方伯以及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的酋长们部纷纷携带方物、贡品到毫来朗贺,表示臣服于汤。数月之间,就有“三千诸侯”大会于亳(《逸周书·殷祝》)。

    商汤建立商朝

    汤经过二十年的征伐战争,灭了夏王朝,统一了自夏朝末年以

    来纷乱的中原,控制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势力所及,远远超过了夏王朝。汤灭夏后奠定了商王朝疆域的基础。由于商汤以武力灭夏,打破国王永定的说法,从此中国历代王朝皆如此更迭,因而史称“商汤革命”。

    汤对前来朝贺的诸侯皆以礼相待,汤自己也只居于诸侯之位,表示谦逊。“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史记·殷本纪》)。也就是在“三千诸侯”的拥护下,汤做了天子,告祭于天,宣告了商王朝的建立。

    汤建立商朝后,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就连远居黄河上游,氐人、羌人部落都来纳贡归服。

    商汤百岁而崩

    汤十九年至二十四年,连续五年的大旱,粮食绝收,汤亲自在

    国都旁的桑树林里祈祷,不多时大雨乃至。

    汤二十五年,商汤命伊尹作《大濩乐》。初巡狩,定献令。

    汤二十七年,商汤迁九鼎于商邑(今河南商丘)。

    汤二十九年,商汤百岁而崩。

    详细点击:【商朝:商汤】

  • 伏羲太昊陵

    太昊陵,即伏羲的陵庙,位于淮阳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昊陵占地875亩,规模宏大,始建于春秋,增制于唐代。

    伏羲伏羲庙

    伏羲庙,是国家AAAA级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水市区西关伏羲路,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后经九次重修,形成古建筑群。自1988年开始,每逢龙诞日(农历五月十三日),都在天水伏羲庙举办“天水伏羲文化节”,举行祭祀、朝拜仪式,祭祖活动。1992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来天水,亲笔题写了“羲皇故里”四个大字。2012年11月,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拟于天水伏羲庙中轴线以北建设人文始祖伏羲祭祀广场,并建99米高大型伏羲塑像。

    详细点击:【上古:伏羲】

  • 争议地点

    商人屡迁,史载有“前八后五”之说。这些具体地点的确定,对重建商史以及解决相关学术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但其中大多数地点至今尚未被考古学所证实,河亶甲所居的相即是其一。《竹书纪年》、《尚书·序》和《史记·殷本纪》三书皆说河亶甲迁于相。关于河亶甲死后葬处,传说有三处:一、相(今河南省内黄县境内);二、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三、殷附近(今洹水南岸)。

    史料记载

    关于相的所在,《史记集解》引孔安国曰:“(相),地名,在河北”,至于其具体地点,主要有三说:

    一说在今内黄。《括地志》载:“故殷城在相州内黄县东南十三里,即河亶甲所筑都之,故名殷城也”。《元和郡县图志》卷16河北道一相州内黄有:“故殷城,在县东南十里,殷王河亶甲居相,因筑此城。”《太平寰宇记》也有类似记载,不少学者从此说。

    一说在今安阳。唐杜佑《通典》卷178相州条:“相州(今理安阳县),殷王河亶甲居相,即其地也……后魏道武置相州,取河亶甲居相之义”。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引《类要》:“安阳县本殷墟,所谓北蒙者;亶甲城在五里四十步,洹水南岸。”宋罗沁《路史·国名纪四》既提到河亶甲之居在内黄,又提到河亶甲故城和亶甲冢在安阳。宋吕大临称《考古图》中记录的多件商代青铜器“得于邺”,其中卷四记录一件铜罍时说:“闻此器在洹水之滨亶甲墓旁得之。”

    一说在沛郡相县,即今江苏徐州南、安徽宿州北的符离集。丁山以《古本竹书纪年》有河亶甲征兰夷事,与仲丁迁沂蒙地区一并考虑而有此说。陈梦家等人从之。

    对于“沛郡相县说”,多因符离集附近有相山而附会,不可取,对此邹衡等学者已有精辟论证。唐宋以降以“安阳说”最为流行,但随着安阳小屯甲骨的发现、殷墟为盘庚所都的确认,此说便寿终正寝,并似成定论。现研究者多以“内黄说”为是,但在内黄史载河亶甲所居处并未发现规模较大、年代相当的商文化遗址,而且这一带发现的商代遗址很小,为都的可能性不大。这样,相都的确实位置便成悬案。

    相都究竟在何处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洹河流域的区域考古调查和洹北花园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北约3.5公里处)的发掘,为探寻河亶甲所居之相提供重要线索。

    详细点击:【商朝:河亶甲】

  • 政治周康王作《康王之诰》,除用大量篇幅来叙述登基事项,更有不少关于加强法律法规和治理整顿军队等治国政策。 周康王登基伊始,便已制订出一套比较合理的计划。周康王一直孜孜不倦地按照既定的方针政策,履行他的治国安邦的理念。由于周文王、周武王在位期间,周朝就已经比较强盛,后来再经过周公、周成王的努力,周朝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周康王即位后,继续推行周成王在位期间所实行的国策,再接再厉,使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国库丰裕,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到处呈现一派升平盛世的景象。百姓生活富足,犯罪案件逐渐减少,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司马迁甚至在他的《史记·周本纪》中说周成王和周康王统治期间,天下安宁,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 ,史称成康之治。虽然有所夸大,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周康王治国的成功。所有这些,都与周康王的努力是密不可分。军事鬼方之战鬼方(位于今陕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是古代北方游牧族之一,经常侵扰中原地区。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曾将其放逐至泾、洛(今陕西泾河、洛河)以北,令其按时入贡。后因周军镇压三监之乱,进攻东部的准夷等而放松对西北方的控制,鬼方部落乘机从岐周(今陕西岐山)以西和陇(今陕西干阳、陇县)之间,经常对西周西北边境侵扰,威胁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周康王二十五年,为了消除边患,周康王命盂率领大军进攻鬼方。鬼方亦调兵迎战。经两次大规模作战,周军斩杀鬼方4800多人,俘获其4名首领及以下1.3万多人,还缴获很多车马和大量牛羊。周军将鬼方又驱逐至远离镐京的汫陇和岐周以西。周西北边境暂安。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作战,战斗力已经大大增强的周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歼灭敌人四千八百多人,俘获一万三千多人,并缴获大量车马和牛羊等战利品,使边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安定。

    详细点击:【周朝:姬钊】

  • 父母父亲:周昭王姬瑕母亲:房后妻子淑人盛姬、王俎姜子女儿子:姬伊扈(周恭王)、姬辟方(周孝王)、嬴宝宗女儿:叔“女坐”

    详细点击:【周朝:姬满】

  • 夺取王位周懿王八年(前892),西周第七位君主周懿王姬囏去世,周懿王的太子姬燮未能继位,而是由其叔祖姬辟方继位,是为周孝王。周王朝为了长治久安,避免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整个西周时期,周王朝统治者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确定继承人,有效避免了王室内部因为争夺王位自相残杀,确保了周王朝前期的稳定。但在宗法制森严的西周,却出现了一位没有遵守嫡长子继承制而登上王位的君主——周孝王,这是一种异常的现象。《史记》对于孝王的记载甚少,只有简短的一句话:“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之后再未提及孝王。孝王作为违背祖制之君,司马迁好似有意回避,对于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丝毫未曾涉及,今人对周孝王继位缘由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竹书纪年》。《竹书纪年》载:“懿王七年西戎侵镐,十三年翟人侵岐,十五年,王自宗周迁于槐里” 。周懿王之时周王朝国力衰落,导致宗周镐京备受戎狄威胁,被迫迁都。王朝的衰落必然引起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懿王之世,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共其职,诸侯于是携德” 。统治集团内部对懿王国政心存不满,为周孝王成功登上王位准备了条件,尤其是由于懿王无能,放弃故都镐京,对于周王朝统治阶级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使其利益和尊严都受到了严重损害。而周懿王的太子姬燮软弱无能,不能在危难之时重振周朝,最终周孝王凭借自身能力,在懿王统治无方和太子姬燮软弱无为的背景下成功夺得王位。西征犬戎周孝王元年(前891),孝王不忘周朝遭受犬戎入侵之辱,命令申侯率军,大起六师西征。申侯是申国(姜姓封国,今河南唐河县西北)国君,他虽然受命率军出征,但内心却不愿去打仗。认为出兵征讨犬戎是不义之战,只能使两国的百姓和士兵遭受无谓的伤亡,给两国都造成巨大的损失。申侯向周孝王建议说:“从前我的祖先娶郦山氏之女,生下一个女儿,嫁给西戎的胥轩为妻,后来生下一个儿子名叫中潏(战国时秦国和赵国的祖先)。中潏因为母亲的缘故归服周朝,使周朝西部的边境不受侵犯。现在我把女儿嫁给中橘的后人大骆,生下嫡子成。如果大王能保证让我的外孙来继承大骆的嗣位,申、扈两族就能保证让西戎人顺服,使西周西部边境永远安宁。”那么申侯为何会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呢?原来大骆庶生的长子名叫非子。非子从小就喜欢养马,他养的马匹个个精良,人见人爱。有一次他往犬丘贩马,无意间撞见刚刚即位的周孝王。周孝王见他精明能干,便把他留在王都担任主管畜牧的大臣。申侯担心日后周孝王会让非子回国承嗣,与他的外孙争位,故此才有以上建议。实际上他这是在假公济私,表面上是在为朝廷出主意,骨子里是为了自己的外孙。周孝王觉得这倒是个好办法,既可以减免士兵和百姓的伤亡,又可以节省军费开支。于是当即承诺,不会放非子回国,也不会支持非子回去与申侯的外孙争夺国君之位。于是申侯便出面与西戎讲和,西戎果然接受申侯的调解,同意与西周息兵言和,并且表示此后永不侵犯西周边境,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就这样被申侯化解。西戎献马周孝王登基之后励精图治,西败西戎,迫使西戎贡马求和,《竹书纪年》载:“元年辛卯春正月,王即位,命申侯伐西戎。五年,西戎来献马。”周孝王元年(前891),西戎遣使入朝,进献良马百匹。周孝王十分高兴,重赏来使,并回赠许多粮食和布匹等礼物。非子封秦周孝王三年(前889),孝王命非子为王室养马。西周王朝时,马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无论是祭祀、农耕、还是战争都需要大量优良健壮的良马。但周朝养马业发展一直缓慢,许多优质马匹都靠买进。此次西戎进献的一百匹马,大部分都是母马。周孝王为发展王朝的养马业,让非子前往汧(今陕西陇县西南汧山)、渭(今甘肃陇西县西北鸟鼠山)之间,为周王室养马。孝王开辟专门的牧场,保证周王朝马匹供应,对于最终解除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也是对周王朝内部各诸侯国进行军事震慑,加强了宗周的统治力量。周孝王六年(前886),非子为王室养马三年,马群大增,为西周王朝创造一笔很大的财富。周孝王因非子养马有功,将他封于秦邑(今甘肃省张家川城南一带),建立秦国,号称秦赢。壮志未酬周孝王六年(前886),还没有完成中兴周室的大业,周孝王薨,谥号孝王,葬于毕陌。史书上说“慈惠爱亲曰孝”,故谥号孝王。周懿王之子,周孝王侄孙故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

    详细点击:【周朝:姬辟方】

Copyright jiaol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免责说明:本站历史知识,来自网络收集,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