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朝历史著名人物列表

    • 祖逖东晋镇西将军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军事家。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早年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并于西晋末年率亲党避乱于江淮。后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率部北伐。祖逖所部军纪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朝廷却因他势力强盛,对他非常忌惮,还派戴渊相牵制。大兴四年(321年),祖逖因朝廷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北伐大业也因祖逖之死而功败垂成。

    • 羊献容五废五立的两朝皇后

      羊献容(?-322年),泰山南城人,尚书右仆射羊瑾孙女,侍中羊玄之之女,晋惠帝司马衷第二任皇后,也是前赵末帝刘曜的皇后。八王之乱中,羊献容几经废立。晋怀帝司马炽即位后,尊为惠帝皇后,居于弘训宫。永嘉五年(311年),前赵军队攻陷洛阳,羊献容被俘,刘曜将她纳为妾。刘曜即位后,将羊献容立为皇后。羊献容深受刘曜的宠爱,先后为刘曜生下三子。光初五年(322年),羊献容去世,谥号献文皇后,葬于显平陵。

    • 杨芷晋武帝第二任皇后

      晋武悼皇后杨芷(259年—292年),是西晋晋武帝的皇后,字季兰,小字男胤,东汉太尉杨震幼子杨奉的后裔,东汉末年东莱太守、蓩亭侯杨众的曾孙女,西晋太傅杨骏与嫡妻庞氏之女,武元皇后杨艳堂妹。咸宁二年立为皇后,史称“婉嫕有妇德, 美映椒房”,得宠于晋武帝。生渤海殇王,早薨,之后再无生育。由于其父杨骏擅权引起皇后贾南风忌恨,贾南风联络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发动血腥政变,杀死杨骏,并唆使大臣上书状告杨芷谋反,让晋惠帝司马衷将其贬为庶人,押到金墉城居住,不久,杨芷便冻饿而死。

    • 杨艳晋武帝司马炎第一任皇后

      杨艳(238年—274年),字琼芝,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曹魏通事郎杨文宗之女,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杨艳幼年父母双亡,被舅舅赵俊抚养,长大后又跟随继母段氏生活。杨艳自小聪明贤慧,善于书法,天生丽质,娴熟女工。晋武帝为世子时,聘娶了杨艳。泰始元年(265年),晋武帝受禅即位。泰始二年(266年),杨艳被立为皇后。杨艳深得晋武帝宠幸,并为晋武帝生下三子三女。泰始十年(274年),杨艳去世,时年三十七岁,葬于峻阳陵,谥号武元皇后。

    • 褚蒜子三次垂帘听政的牛人太后

      褚蒜子(324年-384年),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褚洽是武昌太守,父亲褚裒官拜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褚蒜子天生丽质,加上家庭良好的文化修养,从小就见识开阔,气度宽宏。十余岁便被选为琅琊王司马岳的妃子。司马岳即位,是为晋康帝。时年二十岁的褚蒜子成为了皇后。此后,她曾三度临朝,扶立了六位皇帝,临朝称制总共约四十年。太元九年(384年),褚蒜子于显阳殿崩逝,享年六十一,谥号康献皇后。

    • 贾南风奇丑无比的一代悍后

      贾南风(257年-300年),即惠贾皇后,小名峕[shí],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她是西晋时期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充的女儿。貌丑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之一。后死于赵王司马伦之手。

    • 梁绿珠西晋石崇的宠妾

      绿珠(?―300年),今广西博白县双凤镇绿罗村人,生双角山下,西晋石崇的宠妾。古代美女之一。古时越地民俗以珠为上宝,生女称为珠娘,生男称作珠儿。绿珠的名字由此而来。石崇为交趾采访使,以珍珠十斛得到了绿珠。亦有一种说法,因为石崇以珍珠买下她,所以名珠。

    • 冉闵

      冉闵(?-352年),亦作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皇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 谢安两次挽救东晋于危难的名臣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并在其死后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张舜徽赞其为“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 贾充西晋初期重臣、贾南风之父

      贾充(217年-282年),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三国曹魏末期至西晋初期重臣,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曾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因此深得司马氏信任,其女儿贾褒及贾南风分别嫁予司马炎弟司马攸及次子司马衷,与司马氏结为姻亲,地位显赫。晋朝建立后,转任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后升任司空、太尉等要职。更封鲁郡公。咸宁末,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征讨吴国。吴国平定后,增邑八千户。死于太康三年,追赠太宰,礼官议谥曰荒,司马炎不采纳,改谥为武。有集五卷。

    • 陶渊明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 司马晏

      司马晏(281年-311年),字平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三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的异母兄弟,晋愍帝司马邺的父亲。母李夫人,西晋宗室,晋怀帝时期重臣。太康十年(289年),受封吴王。历任射声校尉、后军将军。永康元年(300年),因同母兄淮南王司马允讨伐赵王司马伦被杀事件牵连,贬为宾徒县王。后改封代王,不久复封吴王,升任上军大将军、侍中。永嘉年间(307年―312年),担任大将军、太尉,后因视力不佳、风疾等病无法上朝。永嘉五年(311年),汉赵军队攻入洛阳,司马晏与众多宗室一同遇害,时年三十一岁。其子司马邺即位后,追谥敬王(一作孝王),追赠太保。

    • 司马衷西晋第二位皇帝

      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年),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次子,母武元皇后杨艳,西晋第二位皇帝,290年-307年在位。在位17年。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在八王之乱中,惠帝的叔祖赵王司马伦篡夺了惠帝的帝位,并以惠帝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齐王司马冏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反司马伦,群臣共谋杀司马伦党羽,迎晋惠帝复位,诛司马伦及其子。又由诸王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306年,东海王司马越将其迎归洛阳。307年,惠帝去世,时年48岁,相传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

    • 毕卓

      毕卓(322—?)东晋官员。字茂世,新蔡鲖阳(今安徽临泉鲖城)人。历仕吏部郎、温峤平南长史。晋元帝太兴末年为吏部郎,因饮酒而废职。

    • 晋元帝东晋的开国皇帝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司马睿于290年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但是由于作战失利,司马睿便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后,司马睿被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来在王导的建议之下前往建康,并且极力结交江东大族。311年晋愍帝封司马睿为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于317年称晋王,318年即帝位,为晋元帝。323年去世,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牛继马后”之说称司马睿是牛金之子。

    • 戴渊

      戴渊(269年—322年),字若思(《晋书》避唐高祖李渊讳作戴若思)。广陵郡(今江苏扬州)人。东晋大臣、名士。年轻时受陆机推荐,在东海王司马越幕府任职,累官散骑侍郎,封秣陵侯。后渡江归附琅玡王司马睿,任镇东将军右司马,后历任前将军、尚书、中护军等职,颇受司马睿信任。太兴四年(公元321年),任征西将军,都督六州军事、假节,加散骑常侍,出镇合肥。王敦之乱时,任骠骑将军,率军勤王,兵败后与周顗皆为王敦所害。王敦之乱平定后,赠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简。戴渊工书法,张怀瓘《书估》将其书列入第四等。

    • 蔡豹

      蔡豹(269年―320年),字士宣,陈留圉城人,东汉卫尉蔡质玄孙,曹魏尚书蔡睦之孙,阴平太守蔡宏之子,晋朝时期将领。蔡豹有气魄才干,历任河南丞,长乐、清河太守。后避乱南渡,晋元帝司马睿任他为振武将军、临淮太守,又升任建威将军、徐州刺史。太兴二年(319年),泰山太守徐龛反叛,晋元帝派征虏将军羊鉴统领蔡豹讨伐徐龛。不久徐龛归降东晋。太兴三年(320年),徐龛背叛东晋归附后赵,晋元帝命羊鉴等与蔡豹一同征讨徐龛。徐龛再次请求归降东晋,晋元帝因他反复无常,不接受投降,命蔡豹等抓紧进兵征讨。同年十月,徐龛大败蔡豹,蔡豹连夜逃走,退守下邳。晋元帝听说蔡豹败退,派人拘捕蔡豹,以畏缩不前之罪,下令将他斩首,时年五十二岁。

    • 晋怀帝西晋第三位皇帝

      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3月14日),字丰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王媛姬,西晋第三位皇帝,公元307年-311年在位。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在此期间,五胡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与石勒战于宁平城,晋军全军覆没。六月,匈奴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313年,晋怀帝被刘聪用毒酒毒杀,享年30岁。

    • 单道开

      单道开:东晋僧。敦煌人,俗姓孟。少怀隐遁之志,诵经四十余万言。山居行道,不食谷物,仅食柏实、松脂、细石子等物,不畏寒暑,昼夜不卧。一日能行七百里。后赵石虎建武十二年(346),入邺(河北),居临漳照德寺。其时向往仙道者,多往请益,师都不答。石虎死后,国乱,于晋穆帝升平三年(359),率徒南渡入建康(南京),后至南海罗浮山,独处茅茨。寿百余岁,然其生卒年不详。[梁高僧传卷九]

    • 蔡谟

      蔡谟(mó)(281年—356年),字道明。陈留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人。东晋时期重臣,与诸葛恢、荀闿并称为“中兴三明”,又与郗鉴等八人并称为“兖州八伯”。早年即被举孝廉、秀才,受州府及司马越征辟,但他不应命,渡江避难,被时任东中郎将的晋明帝引为参军。晋元帝为丞相时,辟蔡谟为掾属,又转任参军。历任中书侍郎、义兴太守、大将军从事中郎、司徒左长史、侍中等职。咸和三年(328年),苏峻之乱时,蔡谟参与平叛有功。事后迁侍中、五兵尚书,领琅邪王师,赐爵济阳男。又迁太常,领秘书监。郗鉴去世后,任征北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康帝即位后,入朝任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又领司徒,与会稽王司马昱共同辅政。后被正式拜为侍中、司徒,但蔡谟在三年内执意推辞不就任,险些被执政的殷浩处决,经荀羡提醒,殷浩才将蔡谟免为庶人。此后,蔡谟便闭门不出,终日教授子弟。数年后,再任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但他称病不朝,无心政事。永和十二年(356年),蔡谟去世,享年七十六岁,赠侍中、司空,谥号文穆。

    • 晋愍帝西晋最后一位皇帝

      晋愍帝司马邺(300年―318年2月7日),一作司马业,字彦旗,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吴敬王司马晏之子,晋惠帝司马衷和晋怀帝司马炽之侄,西晋最后一位皇帝,公元313年―317年在位。司马邺最初过继给伯父秦献王司马柬,袭封秦王。永嘉七年(313年),晋怀帝于平阳遇害之后,司马邺于长安即帝位,改元建兴。司马邺即位时,西晋已经没有可以作战的战力;而且长安也没有可用的物资可以与前赵作战。建兴四年(316年)八月,刘曜发兵攻打长安,并且切断长安的粮运;晋愍帝在食粮断绝的情况之下于十一月十一日(12月11日)投降汉赵。之后晋愍帝被送往平阳,封为怀平侯,并且承受身为狩猎队伍的前导以及宴会洗杯子的杂役的屈辱。建兴五年十二月二十日(318年2月7日),被刘聪杀害,终年十八岁,葬处不明。

    • 邓羌

      邓羌(?―约379年),安定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官员。邓羌有勇有谋,升平元年(357年),进击羌族首领姚襄,献计激怒敌军,自己诈败,诱敌深入,击斩姚襄。之后随苻坚平定并州张平,与猛将张蚝交锋,以计擒之。受任御史中丞,与王猛协作,整肃长安治安,大见成效。再平刘卫辰部,苻柳等之乱。于石门大破燕军十万,又跟从王猛攻打前燕,曾与张蚝、徐成策马持矛,突入燕军,打败慕容评十余万燕军。晚年平定蜀地叛乱,并击败代王拓跋什翼犍等。此后事迹史书无载。邓羌除了骁勇善战,还精通兵法,曾奉命教授苻坚庶长子苻丕兵法。

    • 曹龙

      曹龙,华语男歌手,自2002年首次参加辽宁青年歌手大赛获优秀奖,开始进军歌坛,声线忧郁中带着温情,清澈中饱含经历,歌曲表现力奔放却不失内敛,曾与港台及内地众多艺人同台演出,包括陈慧娴、任达华、小沈阳、羽·泉、花儿乐队、水木年华、赵雅芝、朱明瑛、汤镇业、黄安、高胜美、阎学晶、周艳弘、王麟、黑龙、刘思伟、饶天亮、句号等,2012年6月携星光大道周冠军刘子毅合唱《我的好大哥》,相继推出《别把男人想的太坏》《我给你的爱》《你爱着他》《左手右手》等歌曲,试听率和下载量扶摇直上破百万大,备受众多网友的支持和追捧。

    • 桓温东晋杰出的军事家、权臣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桓温曾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但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也未能实现。死后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为“宣武皇帝”。

    • 杜育

      杜育,字方叔,襄城邓陵人,杜袭之孙。生年不详,卒于晋怀帝永嘉五年,即公元311年。幼便歧嶷,号为神童。及长,美风姿,有才藻,时人号曰杜圣。累迁国子祭酒。洛阳将陷,为敌兵所杀。杜育著有文集二卷,(《隋书》、《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 陈叔坚

      陈叔坚,长沙王陈叔坚,字子成,高宗陈顼第四子也。母本吴中酒家隶,高宗微时,尝往饮,遂与通,及贵,召拜淑仪。

    • 司马伦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

      司马伦(?—301年4月13日),字子彝,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异母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母柏夫人,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司马伦在曹魏时封安乐亭侯,后进封东安子,任谏议大夫。西晋建立后,封琅琊郡王,后改封赵王。历任平北将军、安北将军等。任征西将军、镇守关中时,因赏罚不明引起羌族、氐族反叛,被召回京师。愍怀太子司马遹被杀后,司马伦趁机鼓动司马遹的东宫旧部起兵讨伐贾后。贾后被杀后,司马伦自封大都督、相国等头衔。301年,逼晋惠帝让位与己。改元建始。司马伦登基后,任用孙秀等小人掌政并大肆封官来收取人心。不久,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纷纷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屡战屡败。同年四月,司马伦宣布退位迎晋惠帝复位,自己带着家人前往金墉城居住,之后,梁王司马肜上表请求诛杀司马伦,于是朝廷派遣使者到金墉城将司马伦赐死。他的三个儿子也被一同诛杀。

    • 范弘之

      范弘之 约公元三七三年前后在世字长文,南阳顺阳人,范汪之孙。生卒年不详,约晋孝武帝宁康元年前后在世,年四十七岁。雅正好学,以儒术该明为太学博士。时卫将军谢石卒,(公元三八八年)请谥,下礼官议。弘之词甚亮直,因此官终不调。出为馀杭令,卒于官。弘之作有文集六卷,(《隋书经籍志》注)传于世。

    • 陈淑媛

      陈淑媛,陈姓名不详(?-466年),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妃子,封淑媛(嫔的第二级)。生皇三子刘子勋。母子无宠。刘骏驾崩后,陈淑媛为晋安太妃,随儿子一同在封地生活。

    • 马隆西晋名将,兵器革新家

      马隆,生卒年不详,字孝兴,东平平陆(今山东汶上)人,西晋名将,兵器革新家,官至东羌校尉,封奉高县侯。咸宁五年(279)正月,河西鲜卑人秃发树机能率众反晋,攻占凉州(治今甘肃武威),晋廷大震。时马隆任司马督,自请招募勇士3000前往收复。武帝准其所请,授他为讨虏护军、武威太守,允其至武库任选兵器,并领三年军资而后出发。十一月,率军西渡温水(今武威东),秃发树机能领部众数万据险阻遏。马隆改革兵器,作扁箱车。在广阔地带,依八阵图联车为营,插鹿角于车的外围;遇道路狭窄,则将扁箱为木屋置于车上,以挡矢石。据《晋书·马隆传》记载,他还令晋军着皮甲,于道旁累磁石干扰身裹铁甲的鲜卑人行动。如此且战且进,不断获胜。武帝在久未闻马隆军音讯后获得捷报,甚喜,诏授马隆假节、宣威将军。十二月,经大战,斩秃发树机能,克凉州。太康初年,晋廷因西平(治今西宁)荒毁,任马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率兵南下将其兴复。马隆戍边十余年,战守尽力,声威大震。后死于任上。

    • 范启

      范启,字荣期,南阳郡顺阳(今河南内乡县)人。东晋大臣,尚书右丞范坚之子。以才义显于当世,与清谈之士袁宏等交好。初为秘书郎,累迁黄门侍郎。著有文集五卷,行于世。

    • 褚裒

      褚裒(chǔ póu,303年—350年1月1日),字季野。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晋时期名士、外戚。女为康献皇后褚蒜子。褚裒少有简贵之风,与杜乂齐名。被桓彝称赞有皮里《春秋》。历任西阳王掾、吴王文学。苏峻之乱时,被车骑将军郗鉴引为参军。事后,封都乡亭侯,迁司徒从事中郎,除给事黄门侍郎,出为豫章太守。康帝即位,以太后父亲身份被徵拜为侍中,迁尚书,出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镇平州。后被征拜为卫将军、中书令,他苦请外出,任左将军、兖州刺史,镇金城,领琅邪内史。晋穆帝即位,授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镇京口。永和五年(349年),率军北伐,不久便因失利退回,惭恨发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赠侍中、太傅,谥号元穆。

    • 阿豺

      阿豺(?―424年),又称沙洲刺史。为4-6世纪建立之吐谷浑王国统治者之一,他为武王树洛干弟弟,承袭武王担任国王,在位时间为418年~424年。

    • 范汪

      范汪(308-372年),字玄平,南阳顺阳(今河南内乡)人。东晋大臣,著名医学家。曾任东阳太守,故称范东阳。在郡大兴学校,甚有惠政,迁中领军、本州大中正,官至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晚年屏居吴都。咸安二年,卒于家,时年六十五,赠散骑常侍,谥号为穆。,次子范宁,东晋大儒之一。

    • 爨量

      褚裒(chǔ póu,303年—350年1月1日),字季野。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晋时期名士、外戚。女为康献皇后褚蒜子。褚裒少有简贵之风,与杜乂齐名。被桓彝称赞有皮里《春秋》。历任西阳王掾、吴王文学。苏峻之乱时,被车骑将军郗鉴引为参军。事后,封都乡亭侯,迁司徒从事中郎,除给事黄门侍郎,出为豫章太守。康帝即位,以太后父亲身份被徵拜为侍中,迁尚书,出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镇平州。后被征拜为卫将军、中书令,他苦请外出,任左将军、兖州刺史,镇金城,领琅邪内史。晋穆帝即位,授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镇京口。永和五年(349年),率军北伐,不久便因失利退回,惭恨发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赠侍中、太傅,谥号元穆。

    • 卞敦

      卞敦(?-?),字仲仁,济阴冤句人。晋朝官员。西晋末年及东晋时多出镇地区,为一州首长。苏峻之乱时因不支援讨伐军,坐看成败而被弹劾,不久就在忧愧中逝世。

    • 法显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早在399年,法显等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法显、玄奘将佛教文化引入,对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 爨頠

      褚裒(chǔ póu,303年—350年1月1日),字季野。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晋时期名士、外戚。女为康献皇后褚蒜子。褚裒少有简贵之风,与杜乂齐名。被桓彝称赞有皮里《春秋》。历任西阳王掾、吴王文学。苏峻之乱时,被车骑将军郗鉴引为参军。事后,封都乡亭侯,迁司徒从事中郎,除给事黄门侍郎,出为豫章太守。康帝即位,以太后父亲身份被徵拜为侍中,迁尚书,出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镇平州。后被征拜为卫将军、中书令,他苦请外出,任左将军、兖州刺史,镇金城,领琅邪内史。晋穆帝即位,授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镇京口。永和五年(349年),率军北伐,不久便因失利退回,惭恨发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赠侍中、太傅,谥号元穆。

    • 卞壸

      卞壸(kǔn)(281年-328年),常因形近而误作为卞壶(壸,音捆;壶,音胡),字望之,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卞庄)人。东晋初名臣、书法家,累事三朝,两度为尚书令。以礼法自居,意图纠正当世,并不畏强权。后在苏峻之乱期间率兵奋力抵抗苏峻,最终战死。后追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贞”。(概述内图片来源:)



Copyright jiaol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免责说明:本站历史知识,来自网络收集,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