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朝司马尚之简介
晋朝司马尚之司马尚之简介:
小编今天讲一位晋朝历史人物:晋朝司马尚之,历史上评为司马尚之,晋朝历史司马尚之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
本名:司马尚之,字号:伯道,所处时代:晋朝
司马尚之(?-402年),字伯道,晋朝宗室,谯敬王司马恬长子,晋宣帝司马懿六弟魏中郎司马进之后,河内温县人。司马尚之初任广陵相、散骑侍郎等职,其父司马恬死后离职服丧,并袭爵谯王。后任骠骑将军、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咨议参军,隆安元年(397年),王国宝被杀后,司马尚之成为司马道子的心腹,不久代庾楷任建威将军、豫州刺史,假节镇历阳。王恭被杀后又升任前将军,三个弟弟亦获任要职,司马尚之在任前将军时屡次帮助司马道子父子解除京城受到的军事危机,元兴元年(402年),桓玄起兵后,司马尚之屡战屡败军溃逃往涂中,十几日后被人告发而被逮捕。桓玄进入建康执政之后,司马尚之被杀。安帝复位后追谥忠王,赠卫将军之职。
-
晋朝司马尚之资料
- 本名:
- 司马尚之
- 字号:
- 伯道
- 所处时代:
- 晋朝
- 出生地:
- 河内温县
- 出生时间:
- 不详
- 去世时间:
- 402年
- 主要成就:
- 对抗王恭等人和孙恩的起事
- 职业:
- 宗室、将领
- 官职:
- 前将军、豫州刺史
- 爵位:
- 谯王
- 谥号:
- 忠王
- 追赠:
- 卫将军
-
晋朝司马尚之专题
-
司马尚之封王为将
司马尚之初任秘书郎,后迁散骑侍郎。太元十三年(388年)父亲司马恬以兖青二州刺史出镇京口,司马尚之迁振威将军、广陵相。太元十五年(390年)父亲去世,司马尚之袭封谯王,并离职服丧。
司马尚之王恭举兵
服丧后,司马尚之任骠骑将军、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咨议参军。隆安元年(397年),青兖二州刺史王恭举兵讨伐掌政的司马道子宠臣王国宝,司马道子不能抵抗,被逼诛杀王国宝以求平息事件。当时散骑侍郎刘镇之、彭城内史刘涓子等人皆因是王国宝党羽而被收捕,将被处死,司马尚之认为刑狱不能牵连太广,劝司马道子释放他们。司马道子听从。
而当时王恭因为逼司马道子杀王国宝而威震全国,令司马道子十分畏惧,以司马尚之有才能,于是以其为心腹,并且常常与司马尚之策谋和议论。而当时司马尚之就劝司马道子多树心腹至方镇以作外藩,司马道子于是就于隆安二年(398年)以其司马王愉为江州刺史,并割豫州刺史庾楷本督的四郡改由王愉都督。庾楷本来亦是支持司马道子的,但他对此变动感到不满,上疏反对却不被接纳,于是愤而劝王恭讨伐司马尚之。
在庾楷的策动下,庾楷、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及南郡相杨佺期于隆安二年(398年)七月以讨伐司马尚之兄弟及王愉为名起兵。九月,司马道子委军事予儿子司马元显,以其为征讨都督,统领司马尚之、王珣和谢琰等人抵抗。司马尚之于是领兵进攻庾楷,先于慈湖击败庾楷将段方,后更在牛渚大败庾楷,令庾楷逃奔桓玄。及后司马道子便以司马尚之为建威将军、豫州刺史、假节镇历阳,代替庾楷。不过,桓玄与杨佺期率军从荆州到来,在白石大败朝廷军队,并进攻至横江,司马尚之唯有撤退。不过随着王恭因部将刘牢之背叛而兵败被杀,桓玄、杨佺期及殷仲堪三人亦后撤,反在寻阳结盟自保,不久更接受朝廷下诏安抚,返回驻地,建康危机得以解除。司马尚亦获升为前将军,而他与其他三个弟弟都获司马道子任命要职,各拥军队,以倚仗为援。
司马尚之直言宗室
隆安三年(399年),司马元显趁机夺去父亲司马道子的权力,成为东晋朝廷的决策者,而且以张法顺为谋主,其宠信张法顺更让他在宴会上与自己平起平坐。司马尚之见此,于是严肃的向司马元显指责张法顺没有才能,不值得受提拔宠异,更斥命张法顺退下。此举令司马元显十分不满,后来司马元显借故命豫州分二千兵予他所掌握的扬州,但司马尚之以豫州时有外寇,兵力只有数千,仍不够守戍,没有可分之兵为由拒绝,更令司马元显大怒。只是当时司马元显有意讨伐桓玄才没有再作行动。
司马尚之助解京危
隆安五年(401年),叛民领袖孙恩大军逼近建康,朝廷内外戒严,并征司马尚之入卫建康。司马尚之于是率精兵前赴,屯于积弩堂。当时孙恩刚大败于刘裕,重整军队后试图掩袭建康,但当知道司马尚之已到建康且刘牢之也回军,不敢进攻,于是撤退。建康危机又再解除。
司马尚之兵败遇害
元兴元年(402年)正月,司马元显正式下诏讨伐桓玄,以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司马尚之继后,而桓玄则顺江东下迎击。桓玄一直过了寻阳都没遇上朝廷军队,到姑孰后就派冯该进攻历阳,拦阻洞浦并焚毁司马尚之的船舰。司马尚之于是率九千兵布阵于浦上,又派武都太守杨秋驻横江。不过,杨秋却投降桓玄,司马尚之军队于是自溃,司马尚之唯有逃到涂中。十多日后,司马尚之因被人告发行踪而被桓玄所捕,桓玄入建康掌握朝政后就杀害司马尚之等人。
元兴三年(404年),晋安帝经历过桓玄篡位而复位后,追赠司马尚之卫将军,谥为忠王。
-
王韶之《续晋安帝纪》曰:豫州刺史司马尚之,为桓玄将冯该所攻,仓储稍竭,或曰:"战士多饥,悉未付食。"是时,芦笋时也,尚掷旮笋曰:"且啖此,足解三日。"将士离心,遂败。
-
《晋书 卷三十七 列传第七》
忠王尚之,字伯道,初拜秘书郎,迁散骑侍郎。恬镇京口,尚之为振威将军、广陵相,父忧去职。服阕,为骠骑谘议参军。宗室之内,世有人物。王国宝之诛也,散骑常侍刘镇之、彭城内史刘涓子,徐州别驾徐放并以同党被收,将加大辟。尚之言于会稽王司马道子曰:“刑狱不可广,宜释镇之等。”道子以尚之昆季并居列职,每事仗焉,乃从之。
兖州刺史王恭忌其盛也,与豫州刺史庾楷并称兵,以讨尚之为名,南连荆州刺史殷仲堪、南郡公桓玄等。道子命前将军王珣、右将军谢琰讨恭,尚之距楷。允之与楷子鸿战于当利,鸿败走,斩楷将段方,楷单马奔于桓玄。道子以尚之为建威将军、豫州刺史、假节,一依楷故事,寻进号前将军;允之为吴国内史;恢之骠骑司马、丹杨尹;休之襄城太守。各拥兵马,势倾朝廷。后将军元显执政,亦倚以为援。
元显宠幸张法顺,每宴会,坐起无别。尚之入朝,正色谓元显曰:“张法顺驱走小人,有何才异,而暴被拔擢。当今圣世,不宜如此。”元显默然。尚之又曰:“宗室虽多,匡谏者少,王者尚纳刍荛之言,况下官与使君骨肉不远,蒙眷累世,何可坐视得失而不尽言。”因叱法顺令下。举坐失色,尚之言笑自若,元显深衔之。后符下西府,令出勇力二千人。尚之不与,曰:“西藩滨接荒余,寇虏无常,兵止数千,不足戍卫,无复可分彻者。”元显尤怒,会欲伐桓玄,故无他。
及元显称诏西伐,命尚之为前锋,尚之子文仲为宁远将军、宣城内史。桓玄至姑熟,遣冯该等攻历阳,断洞浦,焚尚之舟舰。尚之率步卒九千阵于浦上,先遣武都太守杨秋屯横江。秋奔于玄军,尚之众溃,逃于涂中十余日。谯国人韩连、丁元等以告玄,玄害之于建康市。玄上疏以闵王不宜绝嗣,乃更封尚之从弟康之为谯县王。安帝反正,追赠尚之卫将军,以休之长子文思为尚之嗣,袭封谯郡王。
-
中国历史上必读的君主(皇帝)
蚩尤(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
炎帝(传说中中国上古时代神农部落首领)
黄帝(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
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
大禹(夏朝开国君主)
庞涓(战国时期魏国大将)
晋文公(开创晋国百年霸业)
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春秋霸主)
秦孝公(求贤纳才一代明主)
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秦庄襄王(秦始皇嬴政之父)
秦始皇(中国首位皇帝)
嬴子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
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
刘彻(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
刘邦(汉高祖)
刘禅(扶不起的刘阿斗)
孙皓(昏庸暴虐的三国时期吴国末帝)
孙策(东吴小霸王)
晋元帝(东晋的开国皇帝)
曹操(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刘备(从卖草鞋到变成昭烈皇帝)
曹丕(魏朝开国皇帝)
刘裕(刘宋开国之君,南朝第一帝)
萧衍(梁朝开国之君,文物双全帝王)
高洋(北齐开国皇帝)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李世民(唐太宗,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萧道成(南齐开国君主)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
萧绎(才华横溢的南朝梁皇帝)
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
刘渊(汉赵开国皇帝)
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一生的窝囊皇帝)
李旦(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
高欢(东魏权臣、北齐奠基人)
-
中国历史上必读的伟人(名人)
蚩尤(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
炎帝(传说中中国上古时代神农部落首领)
夸父(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黄帝(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
后羿(嫦娥之夫、神话传说人物)
盘古(中国上古神话人物)
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
精卫(炎帝最小的女儿)
舜帝(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
女娲(中华上古之神)
大禹(夏朝开国君主)
姜子牙(商末周初军事家,齐国开国君主)
比干(辅佐商朝两代帝王的贤臣)
申公豹(姜子牙同门师弟,《封神演义》人物)
商汤(商朝开国君主)
商纣王(中国商朝末代君主)
苏妲己(商纣王妃子,加速商朝灭亡的妖后)
姬发(西周王朝开国君主)
伯邑考(周文王姬昌嫡长子、武王姬发同年兄)
姬胡(中国西周第十代天子)
姬昌(中国周王朝奠基者)
周公(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周平王
华胥
伏羲氏
孔子(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后人称为“亚圣”)
商鞅(战国时期著名政治改革家)
荆轲(古代史上著名刺客)
扁鹊(春秋战国时名医)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吕不韦(乱世英雄)
勾践(卧薪尝胆的一代君王)
鬼谷子(谋圣、纵横家之鼻祖)
吴起(战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
苏秦(前无古人的六国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