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朝贾充著名人物介绍

    晋朝贾充人物评价

    中文名:贾充,别名:贾公闾,国籍:(晋朝) 西晋初期重臣、贾南风之父

    贾充(217年-282年),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三国曹魏末期至西晋初期重臣,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曾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因此深得司马氏信任,其女儿贾褒及贾南风分别嫁予司马炎弟司马攸及次子司马衷,与司马氏结为姻亲,地位显赫。晋朝建立后,转任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后升任司空、太尉等要职。更封鲁郡公。咸宁末,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征讨吴国。吴国平定后,增邑八千户。死于太康三年,追赠太宰,礼官议谥曰荒,司马炎不采纳,改谥为武。有集五卷。

    以下是小编为您讲解晋朝贾充人物评价,了解晋朝贾充人物评价相关的人物故事、事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晋朝历史人物,以及晋朝历史的发展动态,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佛法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谛。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会慢慢的消失成为过去。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仅仅是历史,具体真实性,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未必能说的真明了,因为,本站的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 晋朝贾充著名人物专题,晋朝贾充人物评价,晋朝贾充历史事件

  • 晋朝贾充人物评价

    贾充总评

    客观地评价贾充的一生,他主持了修订《泰始律》,在法理上首次区分了律、令的概念。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尽管反对,但是应该看到当时朝廷是大多数反对,而贾充在司马炎的严厉要求下被迫担任统帅参加统一战争,对扭转朝廷反对统一的舆论起了重要作用。尽管贾充是被动参加,只是名义上的统帅,指挥军事的命令都是司马炎用诏书直接下达给前线将领,但是贾充参战也起了些监督、支持的作用,至少也可以使他的亲信参战,比如左卫将军冯紞带领汝南的军队随同王濬攻入建邺。

    但另一方面,贾充谄谀陋质,结党营私,陷害忠良。在魏朝,弑君欺主,在晋朝他素“无公方之操,不能正身率下,专以谄媚取”,可以说他“非惟魏朝之悖逆,抑亦晋室之罪人者”,这种无德而禄,而且家门不正,以至于祸延子孙甚至一国皆乱。他女儿贾南风嫁给历史上著名的傻子皇帝司马衷。晋武帝在世时,朝上大臣都看出这位太子实在不堪重任,但因为是长子,又是贾充的女婿,最终还是让司马衷继位,司马衷的继位贾充、贾南风出力不少。后来贾南风擅权,导致八王之乱,甚至之后的五胡乱华皆由此始。

    贾充历代评价

    诸葛诞:“卿非贾豫州子?世受魏恩,如何负国,欲以魏室输人乎?”

    孙皓:“人臣有弑其君及奸回不忠者。”

    司马炎:“车骑将军贾充,奖明圣意,谘询善道。”“侍中、守尚书令、车骑将军贾充,雅量弘高,达见明远,武有折冲之威,文怀经国之虑,信结人心,名震域外。使权统方任,绥静西境,则吾无西顾之念,而远近获安矣。”

    秦秀:“充悖礼溺情,以乱大伦。鄫养外孙莒公子为后,《春秋》书‘莒人灭鄫’。绝父祖之血食,开朝廷之乱源。按《谥法》‘昏乱纪度曰荒’,请谥荒公。”

    庾纯:“贾充!天下凶凶,由尔一人!”

    沈攸之:“吾宁为王凌死,不为贾充生。”

    房玄龄:“贾充以谄谀陋质,刀笔常材,幸属昌辰,滥叨非据。抽戈犯顺,曾无猜惮之心;杖钺推亡,遽有知难之请,非惟魏朝之悖逆,抑亦晋室之罪人者欤!然犹身极宠光,任兼文武,存荷台衡之寄,没有从享之荣,可谓无德而禄,殃将及矣。逮乎贻厥,乃乞丐之徒,嗣恶稔之余基,纵奸邪之凶德。煽兹哲妇,索彼惟家,虽及诛夷,曷云塞责。昔当涂阙翦,公闾实肆其劳,典午分崩,南风亦尽其力,可谓‘君以此始,必以此终’,信乎其然矣。”赞曰:公“闾便佞,心乖雅正。邀遇时来,遂阶荣命。乞丐承绪,凶家乱政。”

    李世民:“故贾充凶竖,怀奸志以拥权;杨骏豺狼,包祸心以专辅。”

    李德裕:“晋氏倾夺魏国,初有天下,其将相大臣,非魏之旧臣,即其子孙,所寄心腹,惟贾充而已。充亦非忠於君者,自以成济之事,与晋室当同休戚,此羊祜所以愿留也。”

    苏轼:“昔贾充用事,天下忧恐,而庾纯、任恺,戮力排之。及充出镇秦凉,忠臣义士,莫不相庆,屈指数日,以望维新之化。而冯忱之徒,更相告语曰:‘贾公远放,吾等失势矣。’于是相与献谋而充复留。则晋氏之乱,成于此矣。自古惟小人为难去。何则?去一人而其党莫不破坏。是以为之计谋游说者众也。”

    王应麟:“晋之篡魏以贾充,其亡亦以充。”

    郝经:“王沈、贾充皆世飨魏禄,朋扇簒窃亲为弑逆,首倡禅代,校诸逆党师昭之次也。······彼方屑屑于饮食起居之间,辄敢党贼簒弑,自陷大逆。如充成济之事,竟欺其母,不使之知,忍闻逆贼之骂,又焉得为孝乎?荀勖、冯紞谄附于充,夤缘势位,沽衔小慧,协图大奸,立贾后、出齐王,深树祸本,宋邵雍有言:‘晋室之祸不在于石勒长啸上东门时,在荀勖夕阳亭之一语。’呜呼!既亡魏又亡晋复亡中国,既覆贾氏,又覆荀氏,小人患失一至此哉。”

    王夫之:“充知吴之必亡,而欲留之以为己功,其蓄不轨之志已久,特畏难而未敢发耳。乃平吴之谋始于羊祜,祜卒,举杜预以终其事,充既弗能先焉,承其后以分功而不足以逞,惟阻其行以俟武帝之没,己秉国权,而后曰吴今日乃可图矣,则诸将之功皆归于己,而己为操、懿也无难。”“晋感充之弑君以戴己,而不早为之防,求其免于乱也难矣。所幸充死七年而武帝始崩,贾谧庸才,且非血胤,不足以为司马昭耳。不然,高贵乡公之刃,岂有惮而不施之司马氏乎?女子犹足以亡晋,充而在,当何如也?”

  • 推荐阅读

    【备注:晋朝贾充人物评价,对历史的爱好者而言,很多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等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需要平时日积月累,多闻、多思;敬请顺便了解以下“推荐的历史常识”,利于增长智慧;】

  • 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韩诗外传》有"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之言。刘向《新序》则作"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同时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又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总之,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

    关于宋玉师承,普遍认为他师承屈原。但也有学者认为王逸晚于屈原200年后才说宋玉是屈原弟子是没有依据的,是其把“祖(承袭、效法)屈原”理解为“师从屈原”了。

    最早据《汉书·艺文志》载,有16篇。现今相传为他所作的,《九辩》、《招魂》两篇,见于王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5篇,见于萧统《文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 6篇,见于章樵《古文苑》;《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 3篇,见于明代刘节《广文选》。但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可信而无异议的只有《九辩》一篇。《招魂》颇多争议,一般认为是屈原所作。

    其他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 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李白曾说“屈宋长逝,无堪与言”,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详细点击:【春秋战国:宋玉(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楚国文人)】

  • 曹丕:“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为腹心,出当爪牙。智略深敏,谋谟过人,不幸早殒,命也奈何!”

    王沈:“尚有筹画智略。”

    陈寿:“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详细点击:【三国:夏侯尚(三国时期曹魏武将)】

  • 夫人梁氏(梁红玉): “尝于军中助王督兵,屡建奇功,诰封一品贤德夫人”。

    韩彦直:(生卒年不详),字子温。南宋大臣。延安(今陕西延安市)人,名将韩世忠之子。进龙图阁学士,转光禄大夫致仕。卒赠开府仪同三司,爵至蕲春郡公。

    韩彦质:(生卒年不详),延安(今属陕西)人,世忠第三子。元柘二年,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三年卒,年七十七,赠太傅,谥献肃。

    韩彦古:(?——1192), 字子师,延安(今属陕西)人,世忠第四子。官至户部尚书,绍熙三年卒。

    韩覆六:讳文吕,字天寿,世忠嫡孙。率家人隐居长兴,著书立论,学者尊其号曰‘文昌先生’。所著有《四书小说》、《五经会议》、《涧谷文集》行于世。

    详细点击:【宋朝:韩世忠(南宋战功卓著的抗金名将)】

  • 光武帝曾经询问宋弘,谁是学识渊博的人,宋弘于是推荐沛国人桓谭,说桓谭才学丰富、见闻广博,几乎能与扬雄、刘向父子相比。光武帝于是召见桓谭,任命他为议郎、给事中。

    光武帝每次宴会,就人桓谭弹琴,喜欢听他弹出的繁杂的音乐。宋弘听说后很不高兴,后悔推荐他,等桓谭从内宫出来,宋弘穿好朝服坐在官衙内,派小吏召见桓谭。桓谭到后,宋弘不给他座席并责怪他说:“我推荐你的目的,是想让你用道德来辅助皇上,但现在你多次弹奏郑乐来扰乱‘雅颂’正音,你不是一个忠诚正直的人。能自己改正吗?还是让我依法来治你的罪呢?”桓谭磕头道歉,许久之后才放他走。后来光武帝大会群臣,又让桓谭弹琴,桓谭看到宋弘,失去常态。光武帝奇怪地问他,宋弘于是离席脱帽道歉说:“我推荐桓谭的目的,是希望他能以忠诚正直来引导皇上,他却使皇上喜欢听郑乐,是我的罪过。”光武帝脸色严肃地向宋弘道歉,让桓谭换回衣服,从此后就不再让桓谭担任给事中。宋弘推举引荐贤士冯翊、桓梁三十多人,有些相继担任公卿。

    宋弘任职五年,因弹劾上党太守没有证据获罪,罢官回家。数年之后,宋弘在家中去世,因没有儿子,于是封国撤销。

    详细点击:【汉朝:宋弘(东汉初年大臣)】

  • 因此,到万历四十五年,三党结盟达到高潮,于是决定彻底清洗东林。

    自从万历二十一年“癸巳京察”开始,东林就开始利用京察清洗异己。当时吏部考功司的郎中东林元老赵南星竟然公开宣称:“内察之典,六年一举,君子疾邪,小人报怨,皆于此时。以言者之意,就当俎者之意,如诗之断章,各取所求。”

    东林如此做派,当然要自食其果。

    “丁巳察典,部院大臣之秉成者,郑继之、李志也。”郑继之是当时的吏部尚书,而李志则是刑部尚书兼署都察院事。此外主察者尚有考功司郎中赵士谔、吏科署科事左给事中徐绍吉、掌河南道印御史韩浚。

    吏部尚书郑继之,文秉的《定陵注略》中曾云:“郑继之楚人也,时楚方与浙、齐合,故掖县(赵焕)去,而特拥戴郑继其位,郑之烈焰较掖县更为甚矣。”

    而另一位掌主察者,河南道掌印御史韩浚,则被归为“齐党”。由于两位主察之大吏,均有鲜明的党派背景,因此京察还未开始,门户互持的态势,就已十分明显了。

    结果当然是不问可知,自兵部尚书王象乾以下众多官员受到调查,太常寺少卿丁启浚、礼部署部事右侍郎孙慎行等东林要人都被处分或逼走。东林党几乎被从朝中一扫而空。

    然而由于劾及浙党的一些干将,齐党、浙党之间也是渐行渐远。齐党的行为,过于露骨,引发许多中立人士的反感,使得自己逐步被孤立,为东林用汪文言策反攻创造了条件。

    在这一系列残酷党争中,方从哲居首辅,仍然欲调和双方。如会推阁员的风波中,三党内讧,左光斗等东林与楚党结盟反攻齐党,两方的互讦,均归责于方从哲。当此关键时刻,从哲仍然奏辨:“愿诸臣各捐成心,共扶公道,乞将前后奏章,勑下部院,虚心详勘,分别是非。”

    虽然一直居中秉公,端平行事但从哲因与亓诗教的密切关联,立场逐渐已受到了大家的公开质疑。

    不过考虑到方从哲的性格和当时他权威的低下,他也未必能够阻止党争的发展。

    叶珍在《明纪编余》曾言:

    “庸相方从哲独居政府,(神宗)若喜其无能也而安之。然辅臣不能持政,而台省持之。于是亓诗教、赵兴邦、官应震、吴亮嗣辈,称为当关虎豹,凡中外之得选为台省,皆寝不发。旧台省更得以笼致后进,必入其党矣。”

    叶珍的话虽然偏颇,但也道出方从哲执政之时,首辅权轻的情形,也因此使朝政由言官所操持,而从哲要勉强维持朝廷,也不能不与这些言官互为奥援,迁就他们排斥异己的行为。

    详细点击:【明朝:方从哲(明末首辅大臣)】

  • 1946年,严凤英来到安庆市,先在群乐剧场演出,以《小辞店》、

    《游春》两曲戏轰动安庆。

    1948年,社会动荡不安,不满20岁的严凤英流落到上海,解放前夕又辗转到南京。为生计所迫,严凤英易名严岱峰,先在舞厅伴舞,后结识京昆世家甘贡三之子甘律之,学唱昆曲《游园惊梦》等。严凤英对京昆艺术的刻苦追求,为后来她在黄梅戏中的精湛演技奠定了良好基础。

    1951年,严凤英重返安庆舞台,继续在“群乐剧场”演出(后改名为“胜利剧场”),党派干部和新文艺工作者帮助改戏改人改制,使她“接触新文艺思想”,除演出传统剧目外,还配合土改、反霸、抗美援朝、宣传婚姻法等。

    1952年夏,她参加了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认真学习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思想变化之更大,“旧社会把我当成草,新社会把我当作宝”。解放前苦难的经历使她对共产党、对新中国充满了感情,从而也激发了她积蓄已久的艺术创造热情。同年,她应邀到上海演出,她在戏中所塑造的角色,情感真挚,性格鲜明,唱腔优美动人,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严凤英也因此被上海观众誉为造诣很深的艺术家。

    1953年严凤英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1954年的华东区戏曲会演,是严凤英事业走向辉煌的重要一步,这次汇演直接为1955年电影《天仙配》拍摄奠定了基础。随着电影的播映,黄梅戏从安徽省的一个地方小剧种,变成了全国皆知的剧种。

    从1953年到1965年,她的表演艺术水平也不断腾跃,既形成了独自的风格特色,又代表着当时黄梅戏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并对剧种风格的形成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13年间,严凤英演出了50多个大小剧目,尤其在《天仙配》、《女驸马》中塑造的七仙女、冯素贞的艺术形象,已成了她的代表作,也是黄梅戏中的珍品。

    严凤英的唱腔亮丽沙甜,委婉动听,韵味浓郁,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唱腔之长,将它们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誉为“严派”,广为流传。在短暂的艺术生命中,严凤英主演的大戏有20多个,小戏近30个,此外还拍了3部电影,曾多次与王少舫一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同志演出,被田汉同志誉为“黄梅戏里的梅兰芳”,被国人称为黄梅戏的“一代宗师”。

    详细点击:【近代:严凤英】

Copyright jiaoli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免责说明:本站历史知识,来自网络收集,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仅供参考;

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